您的位置:首頁>母嬰健康>寶寶飲食>輔食添加>為便于寶寶消化,輔食越爛越好?

為便于寶寶消化,輔食越爛越好?

2018年01月31日 11:05閱讀次數(shù):130
寶寶牙齒還沒長齊,但是寶媽已經開始給寶寶喂輔食,是不是需要把輔食煮的越爛越好呢?這樣會有利于寶寶消化?還是怎樣?

寶寶牙齒還沒長齊,但是寶媽已經開始給寶寶喂輔食,是不是需要把輔食煮的越爛越好呢?這樣會有利于寶寶消化?還是怎樣?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寶寶六個月大時開始添加輔食,由于寶寶的腸胃還沒有發(fā)育好,所以輔食添加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細等。所以不少家長秉承著輔食越精細越爛糊寶寶越容易消化和吸收的原則,不論是初始添加輔食還是寶寶八九個月大都給寶寶吃爛乎乎的輔食。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

輔食添加不僅是為了給寶寶補充母乳以外的營養(yǎng),更是同時兼具著鍛煉寶寶咀嚼、吞咽,適應成人食物能力的使命。如果一直給寶寶食用過于軟爛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阻礙消化能力的不斷進化,還可能導致寶寶將來斷奶后排斥固體食物。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媽制作輔食需要盡量遵循由軟爛到濃稠、由精細到平常的原則,針對不同月齡段選擇合適的輔食狀態(tài)。

咀嚼能力不是天生就有

媽媽們也許會說,吃是天生就會的,咀嚼不就是為了吃嘛,哪用得著學。但實際上,咀嚼確實需要媽媽們?yōu)閷殞殑?chuàng)造學習的條件,才能學會咀嚼,學會正確的咀嚼方法對寶寶的下頜骨和面部肌肉的發(fā)育至關重要。

一般認為,只要有上下咬合的動作,就表示嬰兒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備。

6~8個月是訓練嬰兒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時期或稱敏感期。此時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8~12個月是寶寶發(fā)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但此時并不具備將食物完全嚼碎的能力,爸媽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鍛煉。一旦錯過時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日后再加以訓練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會不夠純熟,往往嚼三兩下就吞下去或咀嚼后含在嘴里不愿下咽。

咀嚼訓練有技巧

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xié)調運動,這就要求家長們應根據(jù)嬰兒不同的月齡,在充分顧及到營養(yǎng)平衡的同時,還要考慮到食物的硬度、柔韌性和松脆性,為口腔肌肉和舌部提供各種不同的刺激,使其得到充分發(fā)育。

寶寶各月齡段輔食推薦

6~7個月,半流質。米糊、蛋黃泥、果泥、蔬菜泥;

8~9個月,黏稠、粗顆粒。菜泥、豆腐碎、碎果粒、面包片、小餅干;

10~12個月,軟爛、小碎塊。爛面條、薄皮大餡餃子、、肉末、蔬菜;

12個月以上,易消化的固體食物。水餃、餛飩、米飯、纖維不太多的成人食物(少)。

寶媽提示

如果你的寶寶1歲多了,還不會咀嚼食物,你要通過讓寶寶模仿的方法,鍛煉寶寶咀嚼。比如大人在寶寶面前很夸張的咀嚼食物,還要裝出很滿足的樣子,“好吃啊好吃”,寶寶就能學會!也可以給寶寶質軟一些的牛肉干,讓寶寶學習咀嚼。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