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可以添加輔食后,寶爸寶媽們除了需要會做,會挑選輔食外,還需要知道寶寶什么時候需要添加輔食。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判斷寶寶需要喝奶或輔食?其實,在不知道寶寶是否已經(jīng)喝飽的情況下,觀察這些方面來確定寶寶的喝奶狀況:
1. 哺乳次數(shù)
寶寶出生后頭2個月每天需要吃8~12次奶,吃奶次數(shù)也可以成為媽媽們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參照。
2. 排泄情況
如果寶寶每天換6塊以上濕尿布,說明寶寶已經(jīng)吃飽了。這也是奶量充足、嬰兒吃飽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每天小便次數(shù)不足5次,那就是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的表現(xiàn)。
通常情況下,奶量充足的寶寶大便的形狀是黃油油的軟便,每天大便2~4次。如果寶寶大便次數(shù)較少,且為綠色泡沫便,則說明寶寶沒有吃飽。
3. 睡眠狀況
能夠安靜入睡4個小時左右,不哭鬧,可以深度睡眠,表示寶寶已經(jīng)吃飽。
4. 體重增長
嬰兒體重的變化狀況,往往能表明寶寶是吃飽了還是餓著。如果寶寶體重在不斷增加,則說明奶水充足,寶寶吃得飽。如果寶寶的體重不增反減,此時爸爸媽媽就需要加以注意了,這可能是寶寶沒有喂飽的表現(xiàn)。
5. 神情
寶寶情緒良好,表現(xiàn)愉快,小眼睛閃亮,反應(yīng)靈敏,就表明寶寶處于吃飽的狀態(tài)。
寶寶不愛吃飯怎么辦?
大一些的寶寶已經(jīng)開始增加輔食或者開始吃飯了,想讓寶寶愛上吃飯,首先家長要做到這些:
1. 不要追著喂飯
總想讓孩子多吃些,這是中國家長最普遍的想法,“多吃才能長大個兒”,“媽媽做這么好吃的飯你才吃那么一點,不行,再吃兩口”在這些飯桌上最常聽到的配音聲中,孩子的吃飯這件事漸漸變了味兒,小的時候追著喂,長大了又得逼著吃,搞得飯桌像是戰(zhàn)場,一頓飯下來,家長累心又費力。
2. 不要飯桌上訓(xùn)孩子
調(diào)查顯示:超過一半孩子在餐桌上挨過父母的批評,好多家長平時工作忙很少能跟孩子坐在一起,于是吃飯時就成了家長關(guān)心孩子的重要時間,先問學(xué)習(xí)成績,再問思想動態(tài),然后就是滔滔不絕的說教,但你知道飯桌上訓(xùn)孩子帶來什么壞處嗎?
3. 吃有吃相
吃有吃相一直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但漸漸被很多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有的家長出于對小孩的寵愛,任小孩放任自由,吃起飯來毫無規(guī)矩。實際上這種行為對于小孩日后的行為習(xí)慣是百害無一利的
4. 良好的環(huán)境
有的小孩吃飯時,周圍的人七嘴八舌地聊天,使喂養(yǎng)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喂孩子,也不能與孩子進(jìn)行交流,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