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芊和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小孩:
他聰明可愛,熱情開朗,不管是聊天還是玩耍,在學習以外的領域都很優(yōu)秀。
他學習用功,從不貪玩。書桌前、臺燈下,總有他認真學習的身影。
可是一考試,他們的分數(shù)總是墊底。
不管父母和孩子再努力,他們的學習成績都像被下了魔咒一樣,怎么都提高不了。
有人說他們很聰明,就是學習不開竅;
有人說他們沒用心,所以成績不優(yōu)秀;
也有人說他們就是笨!
而恐怕讓你難以想象的真實原因卻是,這些聰明的笨小孩,他們有一種生理缺陷,叫“閱讀障礙”!
北京男孩兒校校,小時候是個人見人夸的孩子。
6歲前,他虎頭虎腦,貧嘴機靈。
在大家面前做自我介紹,他開朗自信,毫不怯場。
他聲音洪亮地說:
“大家好,我叫徐凱軼,我給大家講一個笑話……”
在家搞惡作劇,他把姥姥的一只拖鞋藏起來。
媽媽問鞋哪兒去了,他拉長聲音,說:
“聽說,他好像和姥爺?shù)囊恢煌闲艹鋈ソY婚了?!?
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一上小學,成績就開始墊底。
媽媽不相信兒子智力有問題,夫妻輪流上陣“雞娃”,就連清華畢業(yè)的姥姥都出動了,卻依然不見成效。
最終,媽媽在校校讀書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
只有二三十個字的簡單一段話,校校讀出來,不是錯字,就是加字、漏字,或者顛倒順序。
把“藍綠色的鸚鵡”讀成“藍色的鸚鵡”;
把“農(nóng)民”讀成“農(nóng)莊”;
把“知心朋友”讀成“心知朋友”……
如果你沒聽說過“閱讀障礙癥”,大概率你會覺得這個孩子就是粗心,就是懶惰,就是不認真。
而我們卻不知道,在我們正常人看來很簡單的一段文字,在校校眼里卻是閃爍不定,令人抓狂的。
識字、閱讀、聽寫,正常孩子很容易做到的事,對校校來說卻難于登天。
文字在他眼里是一幅幅奇怪的圖畫,怎么努力都記不住。
因為閱讀障礙,校??偸前炎中?、字音相近的文字弄混,有些字就是照著抄都抄不對。
一篇150字的作文,他從口頭語音輸出,到謄抄工整,要花五六個小時。
低年級時,班里大多數(shù)孩子考試都是100分,校校卻經(jīng)常不及格。
在央視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里,校校的故事以一種溫情的方式被講述了出來。
這部反映閱讀障礙兒童成長歷程的紀錄片,也讓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閱讀障礙癥”。
簡單來說,“閱讀障礙”是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協(xié)調(diào)而引起的一種閱讀和拼寫障礙。
研究表明,適齡兒童中,大約5%—8%的孩子有閱讀障礙。
他們的情感、智力正常,也接受了相應的教育,但閱讀水平與智力水平不相匹配。
而且相對于其他特教領域,人們對閱讀障礙知之甚少。
因此,閱讀障礙兒童是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群體。
記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除了校校,還有另外兩個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
他們性格迥異,生活在三個不同的家庭,卻因為相同的問題而苦惱著。
若汐是個女孩子,每天晚上做作業(yè),她都弓著身子,趴在書桌上用力地寫著、算著。
但相比于不怎么努力卻一直是“學霸”的姐姐,她的努力顯得那么徒勞。
媽媽說:
“我女兒最好成績是考過一次倒數(shù)第三名,一般時候都是倒數(shù)第一、第二?!?
三個孩子中最讓人同情的是男孩群曉。
群曉是個刻苦自律,自我要求極高的孩子。
可嚴重的閱讀障礙,讓他一個字寫二三十遍都記不住。
記不住漢字的群曉用手在墻上挖出一個一個的洞。
甚至用筆在手上“刻”字,因為他說“刻得越疼,記得越牢”。
但是相比于障礙本身,誤解和孤獨才是最痛苦的。
在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身上,你會看到一系列讓人矛盾而費解的現(xiàn)象。
孩子可能昨天才獲得“思維敏銳,聰明伶俐”的評價,今天就拿到一張不忍直視的成績單。
因此,這些孩子經(jīng)常被貼上“懶”、“笨”、“找借口不學習”的標簽。
也被歧視、被訓斥、被懲罰。
校校被班里的孩子叫“垃圾”,同學朝他豎中指。
若汐被老師訓斥:
“你要不想學就別學了,直接開除你得了?!?
群曉也經(jīng)常被同學嘲笑,有人甚至當著媽媽的面欺負他。
最令人心酸的,是群曉爸爸講的一件事。
小時候爸爸帶群曉去北京玩,七歲的他竟然主動提出拜佛,并選擇了智慧佛和幸運佛。
他的愿望是:
祈求智慧佛賜給他智慧,成績好起來,不被人嘲笑。祈求幸運佛守護他,驅(qū)走他身邊壞運氣。
曉群是個讓人心疼的孩子。
但值得慶幸的是,群曉的父母一直用無條件的愛幫助他與缺陷斗爭。
父母給他的生日寄語
為了讓群曉放平心態(tài),媽媽耐心地開導他不要和同學比分數(shù)成績。
為了幫助群曉記憶生字,媽媽想出各種辦法,把字形編成故事講給他聽。
甚至,為了讓他在一個更合適的環(huán)境中成長,媽媽辭去一份不錯的工作,陪他到山西上學。
媽媽曾這樣對他說:
“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特別愛你。
不是因為你努力,我們愛你。也不會因為你比別人強與不強,這個愛有任何一點點分別。
你能做到今天這個樣子,真的特別棒。非常了不起?!?
在紀錄片中,除了群曉的父母,剩下的兩個家庭也在拼盡全力幫助孩子與閱讀障礙進行對抗。
校校媽媽在發(fā)現(xiàn)了兒子的閱讀障礙后,克制住自己的焦慮,耐心地陪孩子打卡學習、運動。
為了讓他不被同學孤立、歧視。
媽媽還積極組織孩子們開展各種聚會,幫校校融入集體。
若汐媽媽因為學習問題撕過她的作業(yè),氣急敗壞地訓過孩子。
可最后,她都會收拾好自己心情,一次次給孩子鼓勵。
當若汐把語文成績從38分提高到78.5分。
她和爸爸特意準備了一張獎狀,表揚孩子的進步,給孩子打氣。
對于閱讀障礙兒童,生活中的歧視、誤解如影隨形。
那些來自陌生人的惡意,讓他們深受傷害。
但是父母的愛和接納,是他們最堅硬的鎧甲,讓他們有勇氣面對這個世界。
前段時間,華語流行樂男歌手、音樂創(chuàng)作人蕭敬騰的新書《不一樣》出版。
在這本自傳中,蕭敬騰講述了他成長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曾經(jīng)的他也被“閱讀障礙”深深困擾。
小時候,他沒辦法分辨洗發(fā)水和沐浴露的標簽。
聽不懂成語,記不住五線譜。
看《泰坦尼克號》跟不上電影字幕,看了10遍才理解。
很多別人輕松做到的事,他卻怎么努力都完不成。
雖然有那么多不完美,他卻永遠不害怕面對自己。
蕭敬騰說:“我的缺陷,成就了我的動力。”
在努力探索中,“搖滾”讓他找到了人生的出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了成就。
蕭敬騰的經(jīng)歷,也讓很多深陷閱讀障礙痛苦的人看到了溫暖和希望。
其實,閱讀障礙并沒那么可怕。
它的本質(zhì),是局部的、獨立的缺陷,在它的周圍可能是一片優(yōu)勢的海洋。
很多閱讀障礙患者雖然讀寫困難,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溝通力和理解力。
曾為微軟公司辯護的美國超級大律師大衛(wèi)·博伊斯就有閱讀障礙,可是他有著非凡的記憶力;
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制片人之一布萊恩 格雷澤也有讀寫困難,可是他特別善于溝通談判。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串我們熟悉的名字,愛迪生、愛因斯坦、貝多芬、肯尼迪……
他們小時候都曾因?qū)W習困頓、成績不佳被罵“笨孩子”,最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閱讀障礙。
成長的道路雖然充滿荊棘,但并不妨礙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成績斐然。
北師大心理學部舒華教授說:
“閱讀障礙兒童最困難的階段是小學,只要幫他們度過去,跟著大家走,等上中學——特別是高中和大學之后,他們會找到自己的訣竅,用其他策略來對付閱讀障礙的問題。那時候他們的特長便可以發(fā)揮作用了?!?
在眾多專家看來,閱讀障礙并非不能矯正,只要通過準確識別,經(jīng)過科學針對性訓練,便可度過難關,而這中間需要父母極度耐心的支持。
閱讀障礙兒童,在我們生活中畢竟是少數(shù)。
你或許沒有他們那些痛苦的經(jīng)歷,但你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
別的孩子快樂地奔跑,你的孩子走路都搖搖晃晃;
別的孩子開朗大方,你的孩子不善交流,膽小內(nèi)向;
別的孩子輕松拿到滿分,你的孩子再努力都只能及格。
身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賦超常,但平凡甚至缺憾才是世間常態(tài)。
就像《我不是笨小孩》中,校校媽說:
“孩子嘛,沒有這個問題,也會有那個問題,總有一款問題適合你!”
如果追求完美,不僅孩子受傷,家長更會焦慮。
但如果用愛和接納的眼光,你會發(fā)現(xiàn):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
你的孩子可能不會“一目十行”,但他勇敢堅強;
你的孩子可能膽小內(nèi)向,可是他聰明善良。
雖然他們不完美,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能量。
即使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他一無所長。
但做個最平凡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用最真誠的愛和理解,把孩子的人生照亮。
—— End ——
作者:芊和,熱情的生活家,冷靜的思考者。體驗人生,記錄生活,分享感悟。和你一起,讀懂自己,讀懂人生。本文圖片及素材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