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攸是一個重度的自閉癥孩子,兩歲三個月被診斷時的攸攸,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但是在悠媽的悉心教導下,攸攸在三周歲前就解決了大便問題,在四周歲前小便也完全可以了。他已經基本上不會把小便和大便拉在褲襠里,爸爸媽媽可以放心地帶攸攸出門啦。
短短一兩年的時間,攸媽是在怎么做到呢,今天她就把妙招都亮出來~
訓練大小便前必須具備三大基本能力
1、要讓孩子明白尿意便意的感覺。
首先要讓孩子對人生理上的尿液便液有一種意識,并且及時抓住的時機,培養(yǎng)他在大便小便時的舒適感和不舒適感。
2、掌握大便小便的基本技能。
比如說身體的移動能力,便后整理衣服褲子的手指力度,以及孩子獨立完成的下蹲動作等等,這些都是基本的技能。
3、能聽懂簡單的指令和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孩子要去廁所大小便首先他要能聽得懂大人發(fā)出的指令并能蹲下來小便或者大便。
訓練孩子的大小便主要有六個技巧
1.因人施教
普通孩子一般到四、五歲才能獨立的完成大小便的自理,自閉癥孩子各方面的發(fā)育比較緩慢,每個孩子的障礙程度不一樣,在大小便的自理上也會相對晚一些。
所以在訓練孩子大小便的方法上也要考慮到個體差異,要根據(jù)每個孩子大小便時的表現(xiàn)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表現(xiàn)來分析訓練,如果不遵循個體差異強行進行訓練是得不償失的。
像攸攸在診斷之前,都是奶奶端著他大小便的,基本上由完全由奶奶來包辦代替,但是診斷之后,我就不再讓奶奶端她大小便,開始了漫長的訓練的之路。
2.重復練習,定時定點
要想提高孩子參與社會性活動的能力,并獲得自信,那么訓練他能自主大便小便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這也是孩子生活自理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首先就是要重復練習,把大小便定為重點目標,不斷重復練習帶孩子去廁所大小便,一旦孩子按大人要求完成大小便,就要馬上表揚他強化他上廁所的行為。
小便是最困擾家長的一個行為,也是我覺得最難訓練的。因為小便每天的次數(shù)特別多,不像大便一天只有一到兩次。而小便的次數(shù)比較多,跟每天的入水量也有很大的關系。
攸攸以前經常一焦慮一緊張或者想逃避某些事情的時候,他就會不分場地不分場合的尿褲子,所以我們不管去哪里身上都會背包里都會裝著幾條褲子,以防萬一。
所以訓練他小便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精力以及心思技巧來訓練,比如說我每天會每半個小時讓他上次廁所尿尿,要觀察它尿量的多少,每天會控制他入水量。根據(jù)記錄他每天的一個入入水量,把排尿的一個次數(shù)記錄下來,我基本上就能知道他大概什么時間會有尿。
記錄孩子上廁所的時間,并且記錄每天孩子的進水量,明確的數(shù)字記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控制孩子的排尿的時間,以防孩子尿褲子。
3.抓住時機,適時訓練
確實不同程度的孩子他表達尿意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會用手捏小雞雞、有的孩子會脫褲子、或突然煩躁不安……家長一但觀察到孩子有這些變化應該及時的帶他去上廁所。
4.分解目標,串聯(lián)教學
很多孩子聽不懂大人的指令,當你發(fā)出上廁所的指令,孩子可能沒有任何反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馬上把孩子帶到廁所,然后大人身體輔助孩子,手提褲子并拉著褲頭,嘴巴發(fā)出去噓噓的聲音。也可以打開水龍頭讓孩子一邊小便一邊聽流水聲,可以誘導尿意,作出排尿反射。
5.建立安全感
一般我們在訓練孩子大小便的時候,大人會全程輔助孩子,再加上廁所的空間相對比較狹小,有的孩子會感到不安,因此他會拒絕上廁所或到了廁所他憋著就是不拉。
特別是解大便時,有的家長會讓孩子一直在廁所里蹲著,家長邊守著也會一邊罵孩子,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孩子更不愿意上廁所拉大便了。
記得我以前訓練攸攸大小便的時候,我陪著他一起蹲在廁所里一邊給他唱兒歌互動,一邊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很放松的在廁所里蹲著大便,直到他拉完為止。輔助他完成一系列的如廁的步驟,出來時我會狠狠的強化孩子的行為。讓他慢慢的喜歡上廁所讓他感覺到上廁所是一件非常放松快樂的事情。
6.循序漸進
還有一點,很多孩子在解大便的時候是很抗拒蹲下來的,攸攸也是如此,因為蹲下來兩個腿部的力量支撐很大,他可能會很累,特別有的時候,大便不是說很快就拉完。
所以我先找了個替代方案,給他買了一個很可愛的塑料座便器,然后讓他在座便器上面一邊做一邊玩玩具,或者我放點輕音樂給他。
當他習慣了在塑料坐便器里定時解大便之后,我就慢慢地把塑料便盆撤掉輔助他蹲下來。但是我就會在他身邊,用兩個手幫他,半輔助支撐他蹲下來,他就不會那么累。
慢慢地我的輔助力度就減少,直到他腿部的力量越來越好,他也沒那么抗拒地蹲下來的時候,我就撤銷了輔助,就只在旁邊陪著他拉!直到他開始適應習慣了蹲在廁所里拉大便,我就慢慢地由身體輔助撤銷到只是眼睛輔助,在遠遠地坐著看著他。
尿褲子不知道的孩子
有孩子尿濕了褲子也沒有任何感覺可能是因為有的孩子長期穿尿不濕只要尿濕了就給他換,讓他沒有機會感覺到難受。
對這樣的孩子我建議家長盡量不要用尿不濕,給他們穿上褲子,訓練孩子體會舒服和不舒服的身體感覺,讓他看尿濕的褲子,讓孩子用手摸摸尿濕的褲子并告訴他尿褲子了。
當孩子在任何地方尿濕了褲子,家長不要立馬給他換褲子,應該重復發(fā)出指令帶孩子到廁所小便,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再回房換褲子。
不喜歡上廁所的孩子
我們首先要找到孩子不喜歡上廁所的原因,有的孩子嗅覺敏感,會對廁所的味道特別排斥,或不想被關在廁所里狹小的空間等等原因。
我們不防可以把廁所布置的溫馨一點貼點公仔畫,或買那些有音樂的坐便盤放在廁所里讓孩子坐著拉大便。
反復訓練還是失敗告終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大小便方式很重要,再進行個別化的訓練。因為有的孩子大小便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所以每天記錄孩子大小便的時間顯得非常重要,通過數(shù)據(jù)記錄就可以推斷孩子大小便的時間點,我們就可以透過這個時間點定時帶孩子去上廁所。
如果有的孩子肌張力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他如廁的動機,因為孩子大小便的時候是需要蹲、站、以及穿脫褲子需要的手部運動能力。在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加強對大肌肉及小肌肉精細動作的訓練,因為這是訓練孩子能獨立完成大小便的必備能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