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健康>寶寶護理>寶寶呵護>寶寶生病能吃抗生素嗎?不能吃?

寶寶生病能吃抗生素嗎?不能吃?

2017年04月07日 15:48閱讀次數(shù):332
每位媽咪都接觸過抗生素,但對于這種常用的藥物,我們依然很糾結,有很多不解和誤區(qū)。到底什么是抗生素,讓我們重新認識它!

每位媽咪都接觸過抗生素,但對于這種常用的藥物,我們依然很糾結,有很多不解和誤區(qū)。到底什么是抗生素,讓我們重新認識它!

抗生素能直接“殺滅”細菌?

抗生素并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直接“殺死”細菌,作用機理如下:

●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導致細菌在低滲透壓環(huán)境下膨脹破裂死亡。人體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類藥物的影響。常見的抗生素為青霉素和頭孢類。

●與細菌細胞膜相互作用,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菌內(nèi)部的有用物質漏出菌體或電解質平衡失調而死。常見的抗生素為多粘菌素和短桿菌肽等。

●與細菌核糖體相互所用,抑制細菌賴以生存的蛋白質合成,使細菌死亡。常見的抗生素為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氨基糖苷類、氯霉素等。

●阻礙細菌遺傳物質DNA的復制和轉錄。導致細菌細胞分裂繁殖受阻。常見的抗生素為喹諾酮類。

●影響葉酸代謝,從而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常見的抗生素為磺胺類。

抗生素≠消炎藥

通俗地講,抗生素是用于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抗生素不僅能“殺滅”細菌,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很多家長把抗生素叫作“消炎藥”,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醫(yī)學上指的消炎藥是能抑制炎癥因子產(chǎn)生或釋放的藥物,使炎癥得以減輕、使疼痛得以緩解。

用抗生素最易有的7誤區(qū)

1.吃抗生素不好,不要給寶貝吃

抗生素“殺死”有害細菌,同時“殺死”有益細菌。有的媽咪談“抗生素”色變,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能服用。我們建議,嚴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藥指征,不該用的時候不能用,該用的時候要用。如果寶貝存在細菌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并且身體無法對抗,要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

2.寶貝感冒、發(fā)燒要“點滴”

和“懼怕抗生素”的觀點相反,有的媽咪認為抗生素是萬能藥。寶貝有個感冒、發(fā)燒的自己就把抗生素用上了,甚至要求醫(yī)生給寶貝點滴治療。其實,90%以上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根本不能殺滅病毒,而且點滴治療會增加發(fā)生靜脈炎和靜脈血栓的危險性。這種情況下只需在發(fā)燒時對癥使用退燒藥,觀察三四天癥狀就會自行緩解。

3.可給寶貝使用任何一種抗生素

抗生素的種類有很多,但考慮到藥物對肝臟、腎臟及其他副作用,能用在寶貝身上的有限。寶貝的發(fā)育有其特殊性,如肝、腎功能發(fā)育還沒完全成熟,不能使用肝、腎毒性大的藥物。寶貝能用的抗生素種類有:青霉素類、頭孢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等。

4.寶貝用藥量是成人劑量的一半

寶貝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不等同于成人劑量的一半。寶貝用藥的劑量更加精準,通常按公斤體重來計算。

5.一旦見效,馬上停藥

對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療程一般為5~7天,或癥狀和體征消失3天后方可停藥。如果剛剛有效就停藥,不僅不能“殺死”體內(nèi)細菌,還會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6.用了幾天不見效就換藥

有的家長對抗生素期望值過高,使用抗生素一兩天后沒有明顯好轉,就要求換藥或增加其他抗生素。如果應用抗生素治療3天后,感染沒有得到控制,才考慮換藥或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而治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感染細菌的種類和嚴重程度。

7.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比便宜的好

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也就是說殺滅不同細菌的能力強弱不同,關鍵要針對感染細菌的種類選擇抗生素。不存在“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比便宜的好”。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嚴格把握用藥指征,不濫用抗生素,根據(jù)實際情況使用敏感抗生素。

●針對性要強,能用一種藥物時盡量不用兩種藥物。

●劑量要足、療程要夠。這樣既保證療效,也可防治病菌產(chǎn)生耐藥或病情反復。

●了解以往有無藥物過敏史,保證用藥安全。青霉素過敏者,謹慎應用頭孢類。

●選擇適宜的給藥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為主,嚴重者可靜脈輸液。

●按醫(yī)生要求用藥。不能隨意增量或減量,更不能隨意改藥或加藥。

●有肝、腎功能損壞者用藥宜慎重。有腎功能損害時要慎用氨基糖苷類、萬古霉毒等藥物。有肝功能損害時應慎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等藥物。

●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發(fā)熱者不是應用抗生素的指征。

抗生素是“雙刃劍”

●抗生素不僅對細菌有作用,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一樣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抗生素不是直接“殺死”細菌,而是通過阻礙細胞壁、細胞膜及蛋白質的合成等而發(fā)揮作用。

●抗生素是“雙刃劍”,對“好”細菌還是“壞”細菌都有殺滅作用。

●抗生素有副作用,嚴格掌握用藥指征。

抗生素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抗生素可能產(chǎn)生的副作用

最常見的為過敏反應。通常在用藥一兩天后即會發(fā)生,但也會遲至1周左右發(fā)生。多表現(xiàn)為皮膚發(fā)紅,后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伴隨瘙癢感。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抗生素多為青霉素和頭孢類,所以在使用此類抗生素前醫(yī)生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其次為肝、腎功能損害。很多藥物都在肝臟、腎臟代謝,因此有造成相應損害的可能性。對于有肝腎疾病的病人,尤其要選擇肝、腎毒性小的藥物或減低藥物劑量。少見的嚴重過敏反應為白細胞減少,甚至影響造血功能等。

根據(jù)病因,精準用藥是避免副作用的關鍵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同時參考化驗檢查,如白細胞高低、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等結果,選擇敏感藥物是關鍵。

補充益生菌,能緩解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會抑制和“殺滅”體內(nèi)的有益菌,使腸道菌群失衡,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發(fā)生。腸道菌群對于維持腸道免疫功能正常、進而維持身體免疫功能正常起重要作用。這時候適當補充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瀉癥狀。

使致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

重復使用同一種抗生素,或者在不該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使用抗生素,都會導致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建議有條件時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這樣可以“有的放矢”,科學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應注意什么?

1.由醫(yī)生來判斷是否應用抗生素

該不該用抗生素由醫(yī)生說了算,千萬別在家中自行使用。這樣不僅對身體有害,還可能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2.抗生素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

要預防感染而使用抗生素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有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3.病原菌不同用藥也不同

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要根據(jù)感染的細菌種類使用抗生素。有細菌培養(yǎng)結果和藥敏試驗時以培養(yǎng)結果為依據(jù),沒條件做細菌培養(yǎng)時以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驗性使用抗生素。

4.不能盲目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

能用一種抗生素治療時絕不用兩種抗生素,因為抗生素殺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殺滅有益細菌。

5.藥物劑量由醫(yī)生來確定

針對疾病種類不同,藥物劑量也不同,建議爸爸和媽咪聽從醫(yī)生建議。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

6.警惕不良反應

使用抗生素前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有無特殊疾病史,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一旦發(fā)生過敏等不良反應,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并就診,以決定是否停用藥物。

寶貝慎用、不宜使用的

抗生素藥物

●氨基糖苷類

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耳毒性、腎毒性很大,可能會造成寶貝耳聾、聽力下降、腎功能損傷。

●喹諾酮類

如氟哌酸、氟嗪酸等,有肝、腎副作用。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