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化別影響到孩子,3歲孩子脾氣暴躁做錯事也不道歉,該怎么辦?孩子性格非常的活潑好動,剛上的幼兒園,在幼兒園里經(jīng)常會和小朋友發(fā)生一點肢體上的接觸比如互相的拍打,有的時候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去玩,還會打?qū)Ψ?,雖然說不是故意的,但是我還是不能理解。
有的時候不允許她做的事情,她還會打我們,每次看見她打人或者是出手打我們的時候,我都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對的,要給對方道歉,但是她就是不肯道歉,脾氣非常倔,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孩子平時是奶奶帶,她奶奶也是這樣一個不肯道歉的人,脾氣暴躁不講道理,我真的很擔心孩子從奶奶身尚學到更多的糟糕的品質(zhì),該怎么給予正確的引導(dǎo)呢?
孩子在3歲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打人、推人或者是搶玩具的現(xiàn)象,在很多的時候,這其實還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社交能力沒有建立之前,這是他們與人互動的一種直接的方式。
因為她還不會說:“我能不能再玩一會”或者“我還想玩這個玩具,你能先玩別的玩具嗎?”
所以,他們就直接用推人或者是搶等肢體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且有時候,她還會發(fā)現(xiàn),如果是打別人,對方就一定會有反應(yīng),甚至還可以引起家長的關(guān)注,雖然有的時候?qū)Ψ降姆磻?yīng)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時候,她打人,對方會哭,這還會讓一些孩子覺得好玩和驚奇,她就會繼續(xù)打人,或者下一次去打其他人,看看會不會得到同樣的反應(yīng)。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那作為家長你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子的呢?
我們都知道不允許打人,打人這個行為就是不對的,但是家長的你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是不是嚴肅的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心里是很清楚的。
記得有次在游樂場看到了一對中國父母帶著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老二是兒子。
這個男孩明顯就是比較驕縱,當父母給他們姐弟買了兩個冰激凌的時候,男孩就固執(zhí)的兩個都要,媽媽就說你喜歡巧克力的,你吃巧克力的,那你就把香草味的給姐姐吧
結(jié)果男孩先在香草味冰激凌上咬了一大口,然后才遞給姐姐。爸爸媽媽在一旁看到姐姐不高興,就對兒子說,不要這樣。但是他們那種輕描淡寫甚至是有點愛撫的語氣,與其說是批評,還不如說是鼓勵。
所以,家長你的態(tài)度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有的時候看見大人的某種行為,她會覺得好奇,自然就會去模仿,如果是不好的習慣見到的多了,孩子也就很快學會了。
這就又到了我們老調(diào)重彈的問題,隔代教育。家長你最好就是和孩子奶奶商量,讓老人學會做“第三方”。
和老人說清楚來,我想孩子奶奶會體諒的。當你在教育孩子懂得規(guī)則,守規(guī)矩的時候,禁止奶奶出現(xiàn)“和稀泥”的情況。
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是教育孩子的兩個翅膀,孩子成長需要兩個翅膀一個是愛、被愛;另一個是有規(guī)則。
規(guī)則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打人,不講理的時候,我們大人禁止這種行為,當我們禁止孩子做的時候,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然后我們再跟他講為什么不允許你這樣做,這對孩子來說就是知識的獲取。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綠豆芽的時候,綠豆上面會蓋一層布,有了這層布,綠豆芽才會長得又粗又好。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一點點的壓力,也需要一點點的鼓勵。給孩子樹立規(guī)則,不讓孩子為所欲為,讓孩子能忍受住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發(fā)作的時候,作為父母,要承接孩子的情緒,要化解、要順應(yīng)、要穩(wěn)定。這樣才能幫他,也能讓孩子學習怎樣來化解自己的情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