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天生的活潑好動,所以做什么事都是三心二意的,但是家長總希望孩子注意力要集中,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家長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呢?
但生活中,媽媽的期待和孩子的表現(xiàn)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家常常會沮喪地發(fā)現(xiàn),不管自己怎么約束,怎么管教,甚至找了很多方法,孩子學習上依然或多或少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
其實,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雖然都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表現(xiàn)完全不一樣:
小文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兒歌、詩歌聽1、2遍就會背。故事聽完就能復述,腦子里還不時會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媽媽本來不擔心,但上學后,老師卻告訴媽媽小文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喜歡插話,聽課不專心,常常操心一些與自己沒關(guān)系的事。
同學有一點點響動他就馬上轉(zhuǎn)過頭,思想開始跑神,上課的時候老師還能通過點名回答問題把他拉回來。但輪到做作業(yè)時就問題大了,拖拖拉拉,寫字時常常寫兩個字發(fā)一會呆,或是轉(zhuǎn)轉(zhuǎn)筆,玩玩橡皮,有時候簡單的幾道題任由他自己做常常會一個小時還做不完。做的慢就算了,小文還特別粗心,英語單詞常常掉字母,數(shù)學加減法常常看錯,把加法看成減法,或是把數(shù)字寫反,語文抄寫也是,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為此,媽媽沒少罵他。
童童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則是坐不住!上課時一會轉(zhuǎn)轉(zhuǎn)椅子,一會扭扭身子,或者把椅子翹起來,晃個不停,有時候他自己轉(zhuǎn)的無聊了,就去打擾旁邊的同學,踢踢前面同學的椅子、拉拉別人的頭發(fā),有時候也會轉(zhuǎn)過身子與后面的同學說話。下課后,更是讓人擔心,在走廊里、樓梯上一路飛奔,跑上跳下,一刻不停,老師喝止好多次他都不聽。最后只好讓家長去學校,這讓媽媽心煩又愧疚,不知道該怎么辦。媽媽給他報過國學班、書法班,希望他能介紹文化的熏陶,安靜下來,可惜效果甚微。
超超的表現(xiàn)和小文、童童完全不一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老師的指令不管不顧。用老師的話說就是,不知道超超的小腦袋瓜子在想啥,跟他說什么都不聽。寫作業(yè)的格式老師特別交代過,每寫一個字要空一格再寫,但超超的作業(yè)完全沒有空格。
最生氣的是有一次上課,老師讓同學們分組讀課文,超超是第三組,應該從第三段開始讀。那天老師剛好站在超超旁邊,輪到他們組開始讀后,老師發(fā)現(xiàn)超超的聲音和其他同學完全不一樣,老師讓大家停下來,其他同學都停了下來,只有超超還在繼續(xù),同學們都看著超超笑了起來,他還沒停下的意思,直到老師敲了敲他的桌子,他才驚訝地看著老師。老師耐心地對超超指出應該讀哪一段,再讓大家集體開始,但老師卻發(fā)現(xiàn),超超完全沒理會自己的話,居然又從前面被老師打斷的地方開始往下讀。為了不耽誤課程進度,老師沒有再指出。下課后,老師特別問超超怎么了,但超超卻一臉茫然。老師只好叫來了家長。
三個孩子的表現(xiàn)都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如果要進行改善的話,方法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么呢?
或許很多人覺得注意力不集中,針對性進行注意力訓練不就好了嗎?比如做作業(yè)時給孩子定時,讓他在規(guī)定時間必須做完,做不完就懲罰!懲罰到他怕,他自然就好了!
這樣的方法對于某些孩子有效,但是很多家長在實施時會沮喪地發(fā)現(xiàn),給孩子定時了他依然拖拖拉拉,就算進行了懲罰,老實幾天又會恢復原狀。
這是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真正原因并沒有找到?!白⒁饬小边@5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入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其實并不容易,這既需要眼睛跟著老師走,注意老師的動作、表現(xiàn),看清楚板書的內(nèi)容,做好筆記,又需要耳朵高度集中,聽清楚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指令,還需要身體高度配合,忍住久坐帶來的腰酸背痛,身體不適,不可以瞎動。只要眼、耳、身體有一個部位不配合,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
所以注意力集中是眼睛、耳朵、身體高度配合的表現(xiàn)。只有有一個部位的配合度不夠,就會開始走神、思想渙散。
比如,當眼睛看的速度比較慢,跟不上指令的時候,就會看不懂、看錯。很容易出現(xiàn)老師已經(jīng)講到了后面,眼睛還在看前面的內(nèi)容的狀況。閱讀時看錯字、跳字、跳行、漏行等狀況更容易發(fā)生。連老師講的文章內(nèi)容都找不到,如何注意力集中呢?
當耳朵對指令的理解力不夠,就會出現(xiàn)聽不懂的狀況。大家想一想,和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別人說的內(nèi)容是你努力聽也不懂的,聽了一會自然會覺得疲憊,想方設法轉(zhuǎn)移話題。如果轉(zhuǎn)移不了,就會思想渙散了。
當身體的控制力不夠,坐了一會開始出現(xiàn)腰酸背痛之后,身體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動,左邊酸了往左邊動一動,右邊不適了伸展一下右邊的身體,腿酸了踢踢腿,手麻了動動手。
在動身體的時候,如果眼睛、耳朵還能跟得上,那么也還能聽懂、看會。但如果動身體的時候,注意力被身體的感受吸引走,眼睛、耳朵都開始轉(zhuǎn)回到自身,注意不到老師的指令,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自然就更嚴重了。
所以,孩子雖然都是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引發(fā)這些問題的原因卻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找準原因,才能改善問題。
就拿前面的三個孩子來說,小文是明顯的視覺能力不足,眼睛的控制能力跟不上耳朵的反應速度,視覺能力不足導致各種“粗心”,他的眼睛對看到的內(nèi)容無法精確地進行處理,明明看到還是會漏掉,無法精細地一幀一幀進行結(jié)構(gòu)。聲音的敏感又導致他很輕易地被周圍的聲音吸引。要解決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需要提升視覺的辨識能力、敏感度和視覺記憶力。當視覺能力提升了,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童童是明顯的運動能力不夠,很多人覺得,運動能力只是讓孩子身體素質(zhì)提高,對學習沒有什么影響。其實不是,運動能力與孩子的學習息息相關(guān),孩子上課要坐直坐正都需要身體有足夠的控制力,而這份控制力就來自于運動的鍛煉,當身體運動能力強,肌肉力量足夠,才能支持長時間的坐。如果肌肉力量不足,身體就會不受控制地動來動去,孩子就會坐不住。
而運動還會影響方向、平衡感、速度、距離等,這些也會影響學習,方向感不好的孩子容易寫鏡面字,對速度距離沒有感覺的孩子閱讀時就無法理解話語的意思。
超超的問題主要是聽覺能力不足,聽不懂話語的意思。聽不懂自然不理解,不理解就沒法執(zhí)行。大家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小的時候,當他們犯錯你決定講道理時,常常會你噼里啪啦講一大堆,孩子卻像沒事人一樣,同樣的錯誤下次繼續(xù)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根本沒有聽懂你在說什么。你講一大串夸夸其談,而他的思想早飛走了。
這幾個孩子雖然都是注意力不集中,但解決方法完全不一樣,小文要幫助他提升視覺能力,讓眼睛的觀察、辨識、記憶力增強;童童要進行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肌肉能力,讓身體控制力增強;超超則需要提升聽覺能力,讓他的聽覺辨識力、記憶力能跟得上,這樣他才能聽懂指令。
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多,大家在處理時先不要急著糾正,一定要先反思,看看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哪一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不足。有的孩子是單項一種能力的缺失,但也有很多孩子,是幾種能力都缺失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因為我們身邊很多媽媽都注重讓孩子聽故事,從小就注重讓孩子聽兒歌、講故事、聽音樂,這就導致大量孩子視覺能力相對不足,而孩子的運動能力也相對欠缺。對于故事聽太多的孩子,在平常的培養(yǎng)中,我們要大量增加畫畫、捏橡皮泥、折紙、剪紙、走迷宮等視覺能力的培養(yǎng)。
同時提升運動能力,這個運動不是帶出去瞎玩,而是有規(guī)律的運動,出生到兩歲,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基礎(chǔ)運動能力,比如爬、走、抓、打、推等。2歲后,要加強跑、跳、踢、拋、接、滑動、轉(zhuǎn)動等,用這些動作來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和本體感。在家讓孩子玩蹦床,走平衡臺、玩金雞獨立、趴地推球、跳繩、拍球等,一步一步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當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后,幼兒園要求的運動,一定要幫助孩子去達到,再大一點的孩子讓他進行規(guī)律性的運動,比如足球、籃球等,讓孩子的運動能力隨著年齡的提升不斷增強。
如果孩子聽覺能力不足,就要讓他多聽,聽故事、聽兒歌,家長也要多與孩子進行對話,看看孩子是不是聽懂了自己的話,如果聽不懂的時候,一定要耐心解釋,多提問,啟發(fā)孩子思考。
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一項綜合能力,讓孩子與注意力有關(guān)的能力都提升起來,孩子才能真正做到注意力集中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