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用以下這些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成廢物,家長們看完這篇文章,可別繼續(xù)用愚蠢的方法管教孩子了。
中國有這樣幾句教育名言——“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些話的意思是,教育孩子應(yīng)該要嚴厲、威嚴,而且有時可以通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這樣的做法是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出發(fā)點是好的,所以是理所當(dāng)然可取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被孩子氣的要爆炸的時候,一位媽媽跟我說過“寶寶的性格經(jīng)常無理取鬧,去超市經(jīng)常都會鬧著要買東買西,如果不如愿就大哭大鬧,這樣讓我很沒面子,哄了沒用,說了也沒用。氣的不行,我只能動手,但是打完了自己也后悔,孩子才幾歲怎么知道什么是好壞呢?”這樣子的行為我相信99%的家長都遇到過,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解決,打孩子誰不心疼呢?但是不打孩子又該怎么辦?
其實很多優(yōu)秀的孩子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不是靠打罵教育出來的。家長的性格急躁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是用急躁性格作為借口,在遇到不順心事情,就遷怒孩子,而嚴苛對待孩子,這樣的方式不僅對孩子性格養(yǎng)成不利,還會斷送了孩子的未來!
對于從小被打罵的孩子,性格是充滿缺陷的,多數(shù)會有下面列出的這些性格缺陷,看完各位家長想想應(yīng)該怎么辦!
1.性格孤僻——孩子的性格形成是自身成長中有著重大影響的因素,如果經(jīng)常受打罵的孩子,性格容易孤僻,感覺自尊心受傷害,而且懷疑自己的能力,性格更多的表現(xiàn)為壓抑沉默。
2.脾氣暴躁——家長經(jīng)常性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的脾氣造成影響,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暴躁,而且相信一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武力解決的。
3.性格懦弱——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時間長容易對家長產(chǎn)生怯懦的感情,對家長會感到害怕,所以不敢接近父母,百般順從,這樣不良環(huán)境成長的孩子會更自卑、懦弱。
4.悲觀厭世——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得不到尊重,這樣會讓他們自信心失落,嚴重自卑,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有些嚴重會出現(xiàn)自殺的念頭。
5.親子關(guān)系薄弱——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是由親子感情聯(lián)系的,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孩子理解和包容,那么孩子也不會用同理心來對待你,雙方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感情也會越來越淡。
相信看完小編舉出的這些危害,家長們都知道打罵孩子不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孩子不懂事難免會有皮的時候,也有講不通道理的時候,那這樣到底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盡量克制自己不打孩子
面對孩子犯錯誤時,不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理想狀態(tài),沖動下的動手往往效果不佳,而且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可以嘗試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告訴他他的行為讓你感到難過/生氣,這樣表達既可以平復(fù)自己心情,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錯誤。
其次,用自然后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要讓他為自己犯錯誤承擔(dān)后果,對于一些年紀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告訴他錯誤修正的具體方法,幫助他彌補錯誤,這樣可以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是需要承擔(dān)后果的,也避免了下次再犯同類錯誤。
最后,用間接懲罰的方法告訴孩子錯了
孩子犯錯誤如果不嚴重,家長可以不過多追究,但是要告訴他你的行為是錯誤的,還是要為錯誤行為付出代價,比如說玩具沒有收拾好,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對于孩子的行為,家長要提出明確性的行為,這樣孩子才知道他需要怎么做,而不是責(zé)備和打罵。
隨著孩子年齡不斷的增長,自我意識在不斷完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對于6歲以后的孩子教育是講求方法,而且6歲寶寶很多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是可以講道理的時候,選擇用正確的講道理方式反而更能讓他們接受,這樣也是幫助寶寶優(yōu)秀性格形成的方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