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導(dǎo)航>1-3歲>幼兒教育>那些「差評」教會我們的事(附26條幫助0-3歲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具體建議)

那些「差評」教會我們的事(附26條幫助0-3歲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具體建議)

2017年06月02日 15:58閱讀次數(shù):276
結(jié)合調(diào)查中「家庭支持」的不滿率,不難看出:區(qū)分「Hard」還是「Easy」的最重要指標其實是——家人的支持。更具體地說,是隊友作為父親的養(yǎng)育參與,和作為丈夫的愛與支持。

結(jié)合調(diào)查中「家庭支持」的不滿率,不難看出:區(qū)分「Hard」還是「Easy」的最重要指標其實是——家人的支持。更具體地說,是隊友作為父親的養(yǎng)育參與,和作為丈夫的愛與支持。這100個新媽媽的難題,其實大部分都像臨產(chǎn)前的宮縮疼痛一樣,當時覺得崩潰,但只要過去了,回頭再看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但隊友在迎接新生命這一重大家庭事件上的失職,

卻為婚姻蒙上了難以消散的陰影。

「喪偶式育兒」這個說法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流行語。

還有一句更流行的:

“生孩子后流的淚,都是結(jié)婚前腦子進的水。”

為什么會這樣?

我們的社會怎么了?

怎會這樣

當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想起了一位生了小孩后總是在夸老公的朋友,

我曾開玩笑說她運氣好,

她卻認真地答:

不是運氣好,

是結(jié)婚前要盡可能多地談戀愛啊!

談戀愛的時候別隱藏自己的缺點,

別裝自己沒有的特質(zhì)(尤其是別裝賢惠),

是怎么樣就怎么樣,

實在不合適就換下一個,

多相處一些人,

你才能知道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更合適。

如果沒記錯,這個朋友22歲大學(xué)一畢業(yè)就結(jié)婚了,那么她換男朋友的事,應(yīng)該都是「早戀」時換的吧?

呵呵,哪有什么早晚。

戀愛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不需要附加犧牲、迎合、委屈……

愛就愛了,不愛就不愛。

戀愛是一種修行,

讓你學(xué)習(xí)愛,練習(xí)愛,感受愛。

愛對方,也愛自己,

了解對方,也了解自己……

沒有什么時候不適合戀愛。

回想上學(xué)時,許多「我行我素」、被老師同學(xué)攻擊「作風(fēng)有問題」的姑娘,大部分都嫁得不錯。反而那些被打上「乖」、「本分」、「懂事」標簽的「好姑娘」們,卻成了(與異性)社交困難 和「婚前腦子進水」的高發(fā)人群。

婚姻不是幸福的終點站,

但愛與被愛的能力可以幫助你獲得幸福的婚姻。

那些遺憾

再細想一下,其實是我們父母輩那一代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了促成了這個“社會問題”:

1. 不要早戀

上大三的時候還不準談戀愛(都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要專心學(xué)習(xí);22歲大學(xué)一畢業(yè),就開始催結(jié)婚——轉(zhuǎn)折不能更生硬了。

不是說我。我早戀。愛過,失戀過,追求過,讓人心碎過,錯過良人,遇到渣男,學(xué)會珍惜。不試錯怎么能知道對?

2. 女孩子要樸素,打扮就是輕浮

不客氣地說一句,骨子里的自我否定都是從青春期性別特質(zhì)被踐踏開始的。

3. 男孩子要內(nèi)斂

女孩/男孩應(yīng)該怎么樣,不應(yīng)該怎么樣,真的很反感這樣的性別標簽,它們約束了孩子的表達,限制了他們的發(fā)展,不允許他們做自己。

哭什么哭/男孩子就該堅強/男孩子不要這么油嘴滑舌……對于女性來說,累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來自丈夫的在感情和語言上的安慰。悲哀的是,在很多人眼里,男人不善于表達感情,竟是個優(yōu)點。

4. 女孩子要聽話、本分、會過日子

實際情況是,男人在結(jié)婚時,都想找個溫順明理的女人;但長久來看,又總是被自己搞不定的女人所吸引。聽話的姑娘怎么主宰自己的命運?她們的幸福只能看運氣。

5. 賢妻旺夫

這句話本來沒什么錯,錯的是,人們總用這句話來要求女人一力承擔(dān)烹飪、打掃、帶孩子,要是還能賺錢分擔(dān)丈夫的經(jīng)濟壓力,「別在家白吃白喝」,就更好了。

那些標簽

順便再說說世俗是怎樣把正常人污名化的:

1. 廚藝精湛+善于甜言蜜語+帶娃主力的男人=沒出息

(馬上2017年了,勸你多關(guān)注一下黃磊和他的家庭。)

2.女人是職場精英、順利晉升=不擇手段

(不解釋)

3.女人打扮精致,穿戴名牌=敗家、虛榮

(不解釋)

4.不打扮、省錢、在職場沒野心、不快樂但能強顏歡笑=賢惠、好女人

(……)

反思.改變

我們能從上一代的親子教育中,反思些什么呢?

我們在「如何讓孩子長高」,「如何讓孩子長胖」,「如何給孩子英語啟蒙」,「如何給孩子選特長班」等等事情上,花費了太多太多的力氣。但是,真正能檢驗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的,其實不是孩子最終考上了哪個大學(xué),而是,他/她獲得幸福的能力。獲得幸福的能力的其中一個體現(xiàn)就是,他/她未來的婚姻質(zhì)量。

要做好,說來也很簡單,歸納起來就是: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允許他/她做自己;

尊重他/她做自己;

鼓勵他/她做自己;

認可他/他做自己。

就是這樣。

從細節(jié)入手

具體說來,對于青春期的孩子,避免以上列舉的不恰當?shù)慕逃绞骄涂梢粤?。那么對于嬰兒期、幼兒期的孩子,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自尊自信、樂觀積極的人呢?下面是從細節(jié)入手的26條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對于嬰兒:積極回應(yīng)。從生命一開始,寶寶就需要知道,有人關(guān)心他/她,照顧他/她,在他/她需要的時候永遠都在。(讀過許多澳洲政府的資料,總是反反復(fù)復(fù)強調(diào),小嬰兒不會被寵壞,應(yīng)該及時回應(yīng)他們的需求。)

2. 允許孩子有安撫物,比如安撫奶嘴,安撫巾,或者特定的玩具等。安撫物可以幫助年幼的孩子應(yīng)對壓力。父母不在的情況下,比如睡覺或者去幼兒園時,安撫物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3. 幼兒喜歡用不斷重復(fù)的方式來學(xué)習(xí)新東西,不要打斷他們。如果你允許孩子不斷犯錯,直到熟練掌握一項新的技能,那么孩子也會用這樣的信心和耐心對待自己。

4. 允許孩子冒險。不管是一歲的時候自己滑滑梯,還是一歲半的時候從5厘米的臺階蹦下來……允許孩子去嘗試,不要對他/她的失敗反應(yīng)過度,這樣能幫助他們?nèi)パ由熳约旱氖孢m度區(qū)域。這種冒險精神會幫助孩子在年齡稍大一些的時候,勇于去結(jié)交新朋友、嘗試新食物、嘗試新的運動等。

5. 陪伴孩子的時候給他/她全心全意的關(guān)注,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愛。如果孩子想跟你說話,你應(yīng)該放下手機、把電視關(guān)掉。

6. 充分體會孩子的感受,不要拒絕/嘲笑孩子的恐懼和消極的感覺。當他/她說覺得自己的房間有怪物,不敢獨自睡覺的時候,不要粗暴地對待或回答,試著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解決問題。(“怪物最喜歡吃餅干,我們放幾塊餅干在你的床邊,讓他變成你的朋友,保護你,好嗎?”)

7. 找機會讓你的孩子去「貢獻」。無論是幫助更小的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養(yǎng)一株植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都能給他/她一種責(zé)任感,也傳遞了父母對他/她能力的信心。

8. 在心里列出孩子擅長的事情,口頭上有意去強調(diào)他/她的優(yōu)勢。成就感和自豪感會讓孩子在面對挑戰(zhàn)的時候有信心堅持下去。

9. 鼓勵和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把直接告訴他們解決辦法當做最后一招。

10. 讓批評變得「私密」。除非事件里包含了其他人,否則批評孩子時最好確保周圍沒有其他人。

11. 鼓勵他/她堅定地要回自己的玩具。可以在家里進行模擬排練——假設(shè)一個場景,比如在公園里,孩子的玩具被另一個小朋友拿走,卻拒絕還回來,就鼓勵自己的孩子,勇敢而堅定地要回自己的球。但不要強迫他/她去學(xué)會侵略性的解決辦法,那會讓情況更糟糕。

12. 不要強迫孩子,尤其是不要強迫害羞的孩子去主動,不要強迫膽小的孩子去冒險……忽略孩子天生的性格傾向,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不自信。(比如,逼迫孩子對陌生人示好。)

13. 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為他/她制定規(guī)則,并始終如一的貫徹這個規(guī)則。有適當?shù)募s束,孩子們往往能表現(xiàn)得更好。如果沒有堅定的規(guī)則,那么當他/她的某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可能會持續(xù)性地用尖叫或打滾來達到目的。等再大一些的時候,他/她可能更容易去模仿一些不好的行為,并開始欺負同齡人。

14. 批評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人身攻擊)。當孩子做錯時,清晰地告訴他/他怎樣的行為是錯的,怎樣的行為是對的。例如,當三歲的男孩把一輛玩具火車砸進了妹妹正在熟睡的嬰兒床,不要罵他壞,而是應(yīng)該說:“你不能把你的火車扔在你妹妹的床上,你可以在她醒來時給她看火車?!边@樣有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期望。

15. 積極、耐心地聆聽孩子。父母通過積極聆聽來學(xué)習(xí)如何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這有助于孩子認識到他/她的感覺對他們的父母很重要,從而提高他們的價值感。對于剛剛學(xué)會說話的孩子,這也令他們更愿意表達自己。

16. 下命令/設(shè)置規(guī)則的時候,簡要解釋它。這有助于孩子形成是非觀,而不是認為規(guī)則就是「強權(quán)」。

17. 尊重孩子的個人財產(chǎn)。鼓勵他們主動去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但不是強迫。作為父母,不要在征詢孩子的意見之前,把他/她的玩具、繪本、衣服送人或者放進儲藏室。要尊重他們的決定。

18. 尊重孩子的想法。從很小的時候,甚至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她也許就已經(jīng)有了要穿哪件衣服、穿哪雙鞋的意愿,有的選擇或搭配可能會看起來“可笑”,但請試圖尊重孩子的意愿。這不會讓你沒面子,陌生人的意見對你來說沒那么重要,而愿意了解緣由的人(比如幼兒園老師),會因此感受到你是個用心的母親/父親。這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是重要的。

19. 行勝于言。父母的擁抱和愛撫能幫助兒童發(fā)展自尊。孩子們對非言語態(tài)度非常敏感。也許你不善于把“我愛你”掛在嘴上,但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如親吻、擁抱、總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耐心的對話等。

20. 避免言語與行為的矛盾。當父母用憤怒的聲音告訴孩子“我愛你”,他/她感覺的出來,并且會不知所措。父母應(yīng)當誠實對待孩子,表達你真實的感受或想法,避免你說的話和你的身體語言不相符。這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這也是用行為告訴孩子,什么是「真實的表達自己」。

21. 父母可以通過描述自己的感受,拓展孩子關(guān)于情緒的詞匯,幫助孩子表達自己。

22. 對稍大的孩子,分享家庭故事(例如借助相冊),使孩子為他/她的根源感到自豪。歸屬感對于孩子自尊的建立非常重要。

23. 規(guī)律家庭作息,建立家庭傳統(tǒng),或者擁有你們之間特別的慶祝方式。家庭傳統(tǒng)是非常強大的生活整理術(shù),即使對于幼兒,也會帶給他/她安全感和穩(wěn)定的力量。

24. 當孩子生活中出現(xiàn)重大變化時,比如換學(xué)校、換老師、搬家、換照顧人時,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多花一些時間陪伴。

25. 尊重孩子的個性。父母有責(zé)任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愛好/才能,并幫助孩子去發(fā)展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定勢去限制孩子——兩歲的男孩對模擬廚房更感興趣,就不要非給他買模擬工具臺;三歲的女孩更喜歡足球,就不要逼著她去學(xué)芭蕾。

26. 對孩子禮貌,用“請”和“謝謝”。尊重他/她,像尊重任何一個「人」。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