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很多媽媽都非常在意孩子什么時候會走,什么時候會開口背詩,卻很少有媽媽關注,寶寶的小手又會做了什么?細觀教育界,無論是早教班還是幼兒園,都努力號稱自己針對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分別設置了哪些哪些課程。
精細動作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手是認識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手部的動作在嬰兒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
從開發(fā)寶寶的大腦潛能來說,根據(jù)寶寶的發(fā)育水平,從出生就訓練他雙手的精細動作,意義更為重大。
聽起來好專業(yè)的說,是要報早教班的節(jié)奏么?
NO!
其實,精細動作的訓練并不復雜,只需要媽媽們平時在帶娃的時候,多走點心,少走點腎。
在家就能做的精細訓練,小本本記起來吧。SO,精細動作為什么那么重要? 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前方預警:C爸體出沒,腦回路不足者,請繞行。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了人體內(nèi)的各個器官、每一塊肌肉,都在大腦皮層中有著相應的“代表區(qū)”,而手指的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又占據(jù)了較為廣泛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的神經(jīng)中樞都是由神經(jīng)細胞群組成。
當一個人的雙手從事精細、靈巧的動作時,能夠激發(fā)這些細胞群的活力,使動作和思維的活動能保持有機的聯(lián)系后相互對應。
因此,手的動作越復雜,就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好了,容C媽跟大家用人話總結(jié)一下,說白了,就是精細動作能力高低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fā)育,進而對智力有所影響。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也曾說過:“兒童的智力發(fā)展體現(xiàn)在手指尖上?!?
提高寶寶的專注力
對于好動的寶寶來說,撒出戶外瘋上小半天都不是問題,讓他們安靜下來開始某一項靜態(tài)游戲卻非常困難。
但是如果常常做精細運動訓練,專注力的問題就能有所改善。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手操作比聽和看更能迅速調(diào)動起注意力,并很快就能達到智力活動的興奮狀態(tài)。
增強信心、鍛煉堅毅品質(zhì)
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眼前的事物,對寶寶來說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通過自己越來越靈活的手指,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各種物品,能主動地學習和參與各種活動,寶寶會對自己的聰明才智產(chǎn)生足夠的信心。
而在一次次的自我創(chuàng)造中,堅持到底的意志品格也會在無形中得到鍛煉,這也是為什么一旦寶寶迷戀了某本書或玩具,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那么,精細運動該如何發(fā)展?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寶寶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擊打、挖、畫......
1月齡
新生兒有抓握反射,當我們把食指放進他的手心,寶寶會很自然的握住,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行為。
這個階段,大部分時候?qū)殞毝际谴竽粗竷?nèi)扣的握拳動作。精細運動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讓手掌打開,拇指不內(nèi)扣。
媽媽們要怎么做?
1、撫觸按摩
多給寶寶做撫觸,按摩他的小手,從手心手背到五個手指頭,媽媽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寶寶的手指,從根部按摩到指尖,按摩會讓手指觸覺更敏感。
2、盡量不給寶寶戴手套(在保證修剪指甲的情況下),讓他自由的揮拳、探索、感受。
2~3月齡
差不多2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才會意識到自己有一雙手。他可能會盯著自己的小手看,用一只手去抓另一只手,有時還能把它們放進嘴里吸允。
這個階段寶寶的小手掌大部分時間都是半開著,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呈握拳狀。
當看到某個感興趣的玩具時,開始有意識的主動抓、摸、拍打。
這個時期,寶寶的抓握還沒有目的性,整個手都是彎曲的,什么東西都是一把抓,“拇指與其他四個指頭的彎曲方向一致”,而不是“相對而抓”。
媽媽們要怎么做?
1、觸覺練習:
讓寶寶抓我不同質(zhì)地的玩具:毛絨的、金屬的、塑料的、硅膠的…
手掌上分布著非常豐富的神經(jīng)元,通過觸摸不同的材質(zhì),可以讓手掌變得更敏感,進而促進精細運動發(fā)展。
2、引導他觀察自己的小手,幫他雙手相觸,讓一只手去感覺另一只手,這種感覺對于寶寶來說非常美妙。
3、抓握練習
撥浪鼓,搖鈴是這個階段很適合的玩具。
在寶寶清醒狀態(tài)下,用搖鈴觸碰他的指關節(jié),等他把雙手張開的時候,把搖鈴放他在手掌,讓寶寶練習抓握、搖晃,開始他可能只能抓2、3秒,但時間會越來越長。
這種抓握球也很好,非常適合幫助小月齡寶寶把手掌打開。
手掌打開是所有精細動作的前提。
4~6月齡
這是寶寶發(fā)展精細動作的關鍵月份,因為寶寶開始有意識的主動去抓他喜歡的玩具,抓握時更具方向感,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動張開小手來抓住物體。
不過這個階段,大部分寶寶還無法很靈活地運用手指,對于想要的物品依然會采取“五指并用一把抓”的形式。
有些發(fā)展較快的寶寶會用雙手撕紙,并有意識地將蓋在自己臉上的絲巾拉開。
媽媽們要怎么做?
1、準備一些懸吊玩具
夠取眼前晃動的玩具,是一個頗有難度的系列動作,先用手摸,咦,玩具跑了,在伸手,又晃回來了,經(jīng)過多次努力才能“逮住”時,甭提寶寶會多高興了。
這對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訓練和寶寶的信心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2、做一些推、撿訓練
推和撿這兩個動作,需要拇指和四指的用力方向相對,能幫助寶寶把食指和拇指分開,做到真正的“抓握”。
積木是這個階段非常適合的玩具,布積木、軟積木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適合抓握、推撿,還不會傷到寶寶。
3、引導夠取小物體
抓握的物體要從大到小,由近到遠,讓寶寶練習從滿手到拇、食指抓取。
4、玩具換手練習
5個月左右,寶寶就能一手抓一個玩具啦,試著先遞給寶寶一個玩具,等他用一只手拿住的時候,再遞給他另一個,鼓勵他用另一只手接。
6個月之后,可以鼓勵寶寶把玩具從左手倒到右手,進行換手訓練。
5、撕紙練習
發(fā)展較快的寶寶,可以教他撕紙。
拿一些用過的紙、過時的書、畫等,讓寶寶去撕扯,撕得越碎越好,因為撕得越碎對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說明他們兩手的拇指、食指之間的對捏力越強。
7~9月齡
這段時期,寶寶已經(jīng)可以很熟練地拿玩具玩。
已經(jīng)擁有了預期自己行為的能力,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我想要那個好東西,怎樣才能得到它?”
敲,搖,扔玩具都是每天必上演的戲碼。
這個階段的精細動作又會上一個臺階,寶寶開始會使用拇指、食指把東西捏起來,這是人類才具有的高難度動作哦,標志著大腦的發(fā)展水平。媽媽們要怎么做?
1、訓練食指
這個時候一些指撥玩具可以讓寶寶的食指發(fā)揮最大的功能,比如撥轉(zhuǎn)盤,翻洞洞書、戳(扣)洞洞。
2、嘴巴決定腦袋
美食永遠是最大的誘惑,這個月齡的寶寶一般都平穩(wěn)的進入了輔食添加期。
可以準備一些面包片、香蕉塊等大小軟硬都適中的食物,讓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吃,開始我們給CC提供的是條狀食物,練習拇指和四指“抓握”。
這個難不住她之后,就開始提供泡芙等顆粒狀食物,練習食指和拇指的“抓捏”。
3、指令練習
進入9個月之后,寶寶可以聽懂簡單的指令啦,這個時候可以練習“拿起和放下”。家長示范,拿起某某玩具,放下某某玩具。
還可以鼓勵寶寶雙手拿兩個積木對敲,這樣能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fā)展和精細動作的準確性。
10~12月齡
這個階段的寶寶用手指捏取物品時,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已經(jīng)相當熟練了,能把很小的顆粒物準確地捏起來,比如綠豆、小藥片。
想要拿取其它物品時,會主動放棄手里現(xiàn)有的東西,還能有意識地將手里的物品放到桌子上。
媽媽們要怎么做?
1、 在“拿起和放下”的基礎上還可以練習“放進和拿出”
把積木放進箱子;
在玩具筐里挑出“小狗”;
不僅能練習精細動作,還能順帶把認知工作給做了。
2、 讓寶寶練習翻書
讓寶寶學習開、合、翻書,選擇一些紙板書,字少圖大的趣味性繪本,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和閱讀能力。
3、發(fā)揮玩具的作用
積木:接長龍,或是疊高高
套圈:把大小、顏色不一的套圈放進去
套碗:讓寶寶模仿大人一組一組套,或是拿一個帶蓋子的塑料杯,讓寶寶學習用大拇指與食指做將杯蓋掀起、再蓋上的練習,可以促進寶寶的空間知覺的發(fā)展。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接(扔)球....
4、培養(yǎng)寶寶獨立生活能力
自己用勺子吃飯、用水杯喝水、打開罐子蓋拿零食等等日常需要的自理能力。
C媽說
寶寶動作的發(fā)育過程,是從整體的、粗大的動作到分化的、特殊的精細動作。
所有精細運動的大前提都是大運動,撇開大運動談精細一點都不現(xiàn)實。媽媽們兩手都要抓,兩手才能硬。
另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要跟別人比。
CC快三個月的時候死活還不愿意抓撥浪鼓,5個月還不會翻身;但是看CC小表弟,才三個月就已經(jīng)能把玩具架玩的賊溜了,而且分分鐘就要翻身的節(jié)奏。
人比人得死,娃比娃得扔啊。
還是別比了,摟著自家的活寶折騰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