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辨別錢幣的價值是進行金錢觀教育的第一步。即使現(xiàn)在流行手機支付,這一步也依舊不可少。一般孩子4、5歲時就可以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金錢觀了。這是孩子三觀初步形成的重要節(jié)點。家長們就可以拿不同面值的紙幣、硬幣,教他們識別錢幣的面值。然后,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學(xué)會錢幣等值交換。比如家長可以拿10元的紙幣,讓孩子用幾張面值和為10的紙幣進行交換。
父母需要告訴孩子,錢是通過辛勤的合法勞動獲得的,有勞才有得。家長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驗勞動,并給予一定的報酬。西方國家較為流行的做法是讓孩子參加勞動獲得報酬,比如做家務(wù)。這種做法我們可以借鑒。但是類似于收拾歸置玩具這一類孩子自己分內(nèi)的事,就不必給予酬勞了。如果是利他的勞動,則給孩子一定的酬勞。這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不會隨便浪費錢,學(xué)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單有金錢的理論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實踐相結(jié)合。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管理、支配錢。每年孩子收到的壓歲錢肯定不少!家長可以幫孩子存一部分,讓他們留一小部分自己支配。家長可以問一下他們的計劃,在認(rèn)為不合理的地方,適當(dāng)給他們一些建議。還可以給孩子配置一個存錢罐。當(dāng)孩子有多余的零用錢時,引導(dǎo)孩子將他們放進存錢罐中,逐漸培養(yǎng)他們儲蓄的意識。
錢基本的用途是購買物品。物品分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正所謂,花錢就要花在刀刃上。不管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是寬松還是緊張,都應(yīng)該向孩子傳輸這種合理使用金錢的理念。比較簡單的途徑是到超市采購生活用品。家長們可以讓孩子自己拿著采購的錢(暫時就不要用手機支付啦),列好購買清單。帶著孩子按著購買清單買東西。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零食或者玩具時,就可以告訴他采購資金不夠了。但是清單上的東西是必須要買的,零食和玩具可以之后再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將孩子徹底說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