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親子> 家庭教育>孩子該不該打?

孩子該不該打?

2020年04月13日 09:35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1392
寶寶降生之后,都是父母又聽話又可愛的小天使,小小的生命,父母視為珍寶。但是當(dāng)孩子開始理解一些外界事物之后,就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各種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后來慢慢的開始頂嘴、吵鬧,越來越不好管教。

原標題:孩子該打就要打!這些壞習(xí)慣別慣著啦

寶寶降生之后,都是父母又聽話又可愛的小天使,小小的生命,父母視為珍寶。但是當(dāng)孩子開始理解一些外界事物之后,就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各種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后來慢慢的開始頂嘴、吵鬧,越來越不好管教。

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這個時間,大腦開始發(fā)育,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想要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去嘗試自己新奇的東西,不想什么都是父母決定,還會用所謂的各種“不良行為”去表達對父母的抗議。

孩子該不該打?

當(dāng)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時,性格也會開始慢慢形成,而且對于情緒控制能力也開始有所體現(xiàn),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一點沒錯。3到6歲是,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養(yǎng)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黃金時期,當(dāng)錯過這個時間段,孩子長大了,再改就難了。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以后很難改。

孩子這3個“行為”,別慣著

第一個:撒謊

孩子在小時候撒謊的不在少數(shù),父母也很是頭疼。孩子撒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孩子的語言能力掌握的還不是很好,詞匯量不夠,對于許多事情可能表達的不清楚,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成了撒謊,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象。

2.父母多多少少會因為一些錯誤對孩子進行責(zé)備,這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恐懼心理,懼怕父母的責(zé)備,想要逃避。所以很容易用謊言來躲避,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個: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孩子一哭鬧,想要什么就給買什么,想干什么就讓干什么,這種情況父母會做的不在少數(shù),爺爺輩的老人更為嚴重,就像見不到孩子一點哭鬧不開心。其實,這就給了孩子“威脅”你的機會,孩子年齡小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健全,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訴求,當(dāng)孩子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總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會遇事就哭鬧,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個:亂發(fā)脾氣摔東西

孩子在成長發(fā)育的時候,手部發(fā)育的最快,最為靈活,這時候就會逐漸出現(xiàn)打人,破壞東西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dǎo)是極為重要的,如果父母在這時不及時引導(dǎo),當(dāng)后面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就很有可能通過亂扔?xùn)|西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這些行為都情有可原,不忍心教育。但各位父母要知道,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一味的嬌慣,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就曾說過:“孩子該打就要打”。再大一些,想管教也為時已晚。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