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不建議同房。
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包括子宮頸陰道部炎癥及子宮頸管黏膜炎癥。因子宮頸管陰道部鱗狀上皮與陰道鱗狀相延續(xù),陰道炎癥均可引起子宮頸陰道部炎癥。由于子宮頸管黏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抗感染能力較差,易發(fā)生感染。臨床多見的子宮頸炎是急性子宮頸管黏膜炎,若急性子宮頸炎未經(jīng)及時診治或病原體持續(xù)存在,可導致慢性子宮頸炎癥。建議患有宮頸炎的女性朋友是不能同房的,同房時,陰莖和宮頸有著直接的接觸,患有宮頸炎的女性則會加重病情,導致炎癥蔓延或是引起炎癥的上行感染,引發(fā)盆腔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疾病。所以說,宮頸炎不建議同房。
宮頸炎在治療后應禁房事1-2個月才可同房。
宮頸炎因子宮頸管陰道部鱗狀上皮與陰道鱗狀組織上的一種炎癥表現(xiàn),在治療后表面有一層發(fā)炎的痂皮要脫落,新的組織在慢慢長出來,在組織修復過程中,假如進行性生活,會使宮頸新的創(chuàng)面磨損甚至出血,影響療效,所以說, 宮頸炎在治療后應禁房事1-2個月才可同房。
西醫(yī)藥治療
(1)物理療法:包括電熨、冷凍、激光、紅外線等,適用于糜爛面大,炎癥漫潤較深者,一般治療一次即可治愈。
(2)藥物治療:急性宮頸炎可口服廣譜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生素加滅滴靈治療。
(3)手術治療:宮頸息肉者可行宮頸息肉摘除術,宮頸腺體囊腫可穿刺放液;宮頸陳舊裂傷及黏膜外翻,可行子宮頸修補術。
中醫(yī)藥治療
(1)濕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或夾血絲,質(zhì)稠如膿,臭穢,陰中灼痛腫脹,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方藥:豬苓、土茯苓、赤芍、丹皮、敗醬草各15克,梔子、擇瀉、車前子(包)、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抗宮炎片。
(2)脾腎兩虛;帶下量多,色白質(zhì)稀,有腥味.腰膝酸軟,納呆便搪,小腹墜痛,尿頻,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沉緩。
泊法:健脾溫腎,化濕止帶。
方藥:黨參、白術、茯苓、生苡仁、骨脂、烏賊骨各15克,巴戟天、芡實各10克,炙甘草6克。中成藥:溫經(jīng)白帶丸。
女性需要警惕宮頸炎帶給身體的危害,如急性宮頸炎白帶呈膿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墜痛,或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慢性官頸炎白帶呈乳白色黏液狀,或淡黃色膿性;重度宮頸糜爛或有宮頸息肉時,可呈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宮頸炎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輸卵管炎癥粘連阻塞,影響受孕,嚴重者甚至會引起不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